“这建筑真漂亮。”“‘牛哆啰’音乐餐厅的名字有什么特殊意义吗?”“我太喜欢万花筒艺术馆里那些陶俑了。”“景区整体给人的感觉很符合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笔下表达出来的闲适、恬静,第一眼见到我就爱上这里了。”......广大留学生在实地走访参观东风韵小镇后,分别用不同语言表达着对小镇的喜爱之情。
随后,来自加拿大的雕塑家MattiDubee在万花筒艺术馆内开展主题为制作濒危野生动物的报纸雕塑教学,让留学生和中国师生们以报纸为基石进行艺术创造,旨在通过艺术呼唤人们参与进废物利用及环保再生的行动中来。
广大留学生边听边实践,小组内或互相商量、或互相指点,认真而专注,旧报纸、白乳胶、清水,三种简简单单的材料,在大家的手里,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大熊猫、海豚、蝴蝶、恐龙等栩栩如生的纸雕艺术品。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拉西德介绍:“我的作品叫《两颗星》,灵感源自于我国的一个传说,能用作品的形式在此表现我国的历史文化,我真的很自豪。”
“用旧报纸和胶水就能做出让人惊叹的艺术品,以这样的形式号召更多的人来关注环保,参与环保,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来自泰国的留学生周雅妮非常开心,对于热爱艺术品的她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她表示,以往在关注环保方面,投入的精力并不多,但在这次交流周活动中,她加入了云南省生态环保青年志愿服务队,成为了首批从全球招募的云南省生态环保青年志愿者,“以后我会号召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共同加入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让我们共同的地球母亲越来越美。”
据悉,本次教学完成的所有作品将收入东风韵小镇的文化艺术作品库,成为小镇的又一笔宝贵财富。
下午,在弥勒东风韵小镇的万花筒艺术馆开展了“讲述你的‘云南故事’ 畅谈你的未来梦想”分享会。
“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漂洋过海地来看你,为了这次相聚,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在分享会上,来自一万公里外的尼日利亚的拉希德,用充满诗意的语言为大家讲述了他“漂洋过海而来,赴一场彩云之南的汉语之约”的故事,以及他和中国古诗之间的深厚缘分。在随后的采访中,拉希德表示,自己是一个很喜欢诗歌的人,特别喜欢朗诵诗歌,也喜欢写诗歌,见到东风韵这美丽的山水湖泊和独具匠心的建筑,就想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拉希德说,想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的魅力,加入到学中文的行列中来。
来自越南的留学生朱翠未也在演讲中,表达了要借“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做中越友谊“小使者”的美好愿景,她用惟妙惟肖的昆明方言,讲述了刚来昆明留学时去菜场买红薯,因为听不懂老板的昆明方言而发生的趣事,并分享了她学习中文的经验,“下课后要多出去跟人交流。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打扫卫生的阿姨、摆地摊的老板,跟他们交流不仅能提高你的汉语水平,而且你还能学到当地人的方言,这样在中国留学的时光才更有意思。”
“云南很漂亮,我本来想去北京或者上海读书,但是去年机缘巧合来到了昆明,我就喜欢上了云南,决定留下来。中国人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而我自己觉得应该是‘不到云南很遗憾’……”来自阿富汗的小伙阿里情不自禁地表达了对云南的喜爱。来自老挝、斯里兰卡、也门等国家的留学生也纷纷分享了自己在云南生活、学习的所见所闻和收获。
分享会后,共青团云南省委副书记魏妮娅为本次分享会暨云南省第二届留学生文化交流周省级集中活动闭幕式致辞并宣布云南省第二届留学生文化交流周省级集中活动圆满闭幕。
闭幕式上,魏妮娅首先对包括城乡投公司在内的本次活动承办方表达了感谢。“在本次交流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收获的友谊,都将成为在座的每一位人生当中不可替代的珍贵回忆,也将会是各位未来实现梦想道路上的宝贵财富。”魏妮娅在致辞中表示,广大留学生长期在云南学习生活,给云南带来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历史色彩,又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体验到了中国生活独特的东方魅力,在未来还要继续一起携手并肩、互学互鉴、共同成长,以留学生文化交流筑牢友谊之桥、拓宽发展之桥。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共青团云南省委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而开展的具体活动,旨在发挥云南的独特区位优势,积极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通过云南省留学生文化交流周活动,加强在滇中外青年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增进文化理解和认同,积极搭建起云南青年学生与世界各国青年沟通交流的桥梁和平台,引导在滇留学生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中国青年与世界各国青年共同把握时代契机,让青年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未来主角,为“一带一路”的推进实施注入青春力量,为云南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作出积极贡献。
本次活动在东风韵小镇举办,进一步丰富了小镇的文化艺术资源,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小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小镇实现“打造立足云南、面向世界的文化艺术交流殿堂”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团省委 城乡投